云南省歌舞劇院前身為云南人民文藝工作團下設的歌舞隊,成立于1950年,成立之初演員和創作人員背著行李、扛著服裝道具,多次奔赴邊疆民族地區深入生活,收集大量民族民間歌舞藝術資料,創作了《伐木歌》《戽小細魚》《烙通一個洞,繡上一朵花》《阿細跳月》等備受好評的民族舞蹈作品,《趕馬調》《小河淌水》《猜調》等云南民歌也震響全國藝壇,并培養了一批優秀的藝術家。
1956年云南人民文藝工作團重組,云南省歌舞團正式成立,經過認真的選拔和潛心的培養,全省歌舞人才齊聚于此,歌舞創作能力和水平達到嶄新高度,先后參與了許多國內外的文藝演出;歌舞以濃郁的民族特色和斑爛絢麗的色彩為主,轟動了北京,唱進了懷仁堂,舞到了國外,引得了全國的矚目和世界的認可。
10年的蓬勃發展后是“文革”的沖擊,云南省歌舞團以堅韌頑強的精神努力創作、刻苦訓練,先后排演了大型現代芭蕾舞劇《白毛女》、《紅色娘子軍》、《沂蒙頌》以及交響音樂《沙家浜》、鋼琴伴奏《紅燈記》等,沖破各種阻力,把云南的民族歌舞傳承發揚光大。
1976年后,云南省歌舞團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,堅持先進文化前進方向,努力學習、奮力拼搏,加快內部機制改革,增強建設民族文化大省的責任感,在圓滿完成上級交給的各項演出任務,包括對外文化交流任務,積極配合省里組織的各項節慶活動,努力開拓演出市場的同時,陸續推出了大型民族舞劇《潑水節》、大型民族歌舞《彩云南現》、大型音樂會《云嶺頌歌獻給黨》《云南民族風情之夜》《云嶺交響》等深受歡迎和好評的作品。
2003年,省委、省政府提出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號召,實行全體演職員考核上崗,中層干部競聘上崗,民主評議領導班子等改革舉措,組建了云南省歌舞劇院,下設黨政辦公室、民族舞蹈團、民族音樂團、交響樂團、藝術創作中心、舞美制作中心、演出服務中心、演出經營部八個部門,并對各個部門進行經濟指標量化管理。通過這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,極大地調動了全體演職員的工作積極性和工作責任心。相繼推出了大型民族歌舞《紅土戀歌》《共飲一江水》《相約彩云南》《神奇云南》《舞彩云》《燦爛彩云南》《彩云之星》,參與了北京奧運會閉幕式的創作,還圓滿完成各項重要演出任務的同時還努力開拓演出市場,成功出訪了美國、加拿大、墨西哥、智利、阿根廷、巴西、哥倫比亞、秘魯、俄羅斯、烏克蘭、波蘭、羅馬尼亞、亞美尼亞、捷克、法國、英國、西班牙、比利時、盧森堡、瑞士、德國、日本、朝鮮、泰國、緬甸、斯里蘭卡、孟加拉國、新加坡、菲律賓、印度尼西亞、老撾、越南、阿爾及利亞以及臺灣、香港、澳門等國家和地區,為建設云南民族文化大省、宣傳云南作出了突出的貢獻,并由此得到上級黨委和政府的充分肯定和表揚。
2010年隨著文化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入,云南省歌舞劇院整體轉企改制并劃入云南文化產業投資控股集團,真正面向市場求生存,求發展。在院長陶春的帶領下,全院演職人員齊心協力,在體制改革后運營第一個駐地演藝產業項目《夢幻騰沖》和駐柬埔寨暹粒大型旅游歌舞晚會《吳哥的微笑》,又與新加坡亞洲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合作運營大型旅游情景歌舞雜技《輝煌新加坡》,充分利用金融和多渠道投融資政策,增強市場化運作的能力,開創了國有專業表演藝術團體自行投資創作、項目運作、演藝市場開拓、合作、經營的先河。
今天的云南省歌舞劇院,代表著云南最高的歌舞藝術水準,多次登上春節聯歡晚會,成為瀾滄江·湄公河流域文化藝術節、聶耳音樂節和云南春晚等大型文藝演出的主力軍,多次在全國少數民族文藝匯演上斬獲大獎,在云南各個州市縣份留下了一個個精彩紛呈的經典作品,還把云南的民族歌舞唱到了全國各地,跳到了國際的舞臺上,贏得了觀眾的稱贊和社會的認可。
面對黨和政府以及廣大人民群眾給予的榮譽,云南省歌舞劇院全體人員始終牢記文藝為人民服務的宗旨,把榮譽作為新起點,在為構建和諧社會的道路上作出新的更大貢獻!
Copyright © 2016 云南歌舞劇院 版權所有 滇ICP備11000162號-1
TEL:0871-65199069 聯系人: 白先生 公司地址: 昆明市五華區北門街121號
掃描二維碼
關注官方微信